PE、PP和PVC管擠出成型質量問題分析
添加時間:2022-6-22 錄入:本站 來源:原創
一、管材圓周截面壁厚尺寸誤差大
(1)成型模具中的口模與芯棒裝配后同心度精度差,使兩零件間的熔料流道間隙不均勻。應調整兩零件的同心度精度。
(2)PP、PVC、PE管材擠出生產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圓周截面壁厚尺寸誤差超差現象。這是由于調節口模與芯棒間隙的調節螺釘出現了松動,注意調節螺釘的緊固。
二、管材的縱向截面壁厚尺寸誤差大
(1)管坯的運行牽引速度不穩定,應檢修牽引機的傳動系統,保證牽引機平穩運行。
(2)機筒加熱溫度波動大,造成擠出熔料量不穩定;螺桿工作轉速不穩定也同樣使擠出熔料量不一致,結果使管材的縱向截面壁厚不均。溫度波動大應檢修電阻加熱系統,螺桿轉速不穩定應檢修傳動系統。
三、管材發脆
(1)原料塑化質量沒達到要求(包括原料塑化不均勻,原料塑化溫度低)。應適當提高原料塑化溫度,必要時應重新選擇螺桿結構。
(2)原料中水分或揮發物過多,應對原料進行干燥處理。
(3)口模與芯棒間的平直段尺寸過小,使管坯成型有較明顯的縱向熔料結合線,而使PE、PVC管材發脆。應修改模具結構。
(4)原料中填充料量比例過大也是使管材發脆的一個因素,應修改原料配方。
(5)成型模具的壓縮比偏小,應適當提高成型模具對熔料成型的壓縮比。
四、管材外表面粗糙無光澤
(1)成型模具中的口模部位溫度控制不合理,過高或過低的工藝溫度都會影響管的外表面質量。應適當調節口模溫度。
(2)口模內表面粗糙或有殘存料。應及時拆卸模具,修光口模的工作面。
五、管材的內表面粗糙
(1)成型模具中芯棒的平直部分長度不足或溫度偏低。應適當改進模具結構,延長平直段尺寸。
(2)模具的壓縮比小,使管內表面有縱向熔料結合線。應改進模具結構,提高壓縮比。
(3)螺桿的溫度過高,應適當降溫。擠出PVC料時,螺桿降溫用導熱油溫度控制在90℃左右。
(4)注意原料中的水分或揮發物含量高也會影響管材內表面質量。必要時應對原料進行干燥處理。
(5)大規格模具的芯棒溫度應控制在150℃(用PVC原料時)左右,可改善管材內表面成型質量。
六、管表面有小黑點或小白點及魚眼現象
(1)原料中雜質過多。應在機筒前加過濾網,如有過濾網,可能是過濾網損壞,應更換。
(2)原料中有不易塑化的魚眼或少量低分子量化合物。必要時因更換原料。
(3)成型模具內有滯料區,少量原料分解。應修光模具,清除殘料。
七、管材表面有條紋或劃痕
(1)成型模具中的口模表面劃傷或掛料。應修光口模夠工作面,清除殘料。
(2)真空定徑套的小圓孔分布不合理或孔徑規格不統一,出現微型條紋。應改進定徑套抽真空孔的位置。
【返回 】
相關內容
![]() |
2022-6-22 |
![]() |
2022-5-30 |
![]() |
2022-5-30 |
![]() |
2022-5-24 |
![]() |
2022-4-29 |
![]() |
2022-4-29 |